基础架构

清晨伊始,他就已经跑在了路上

LensNews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比喻的是一个人平时默默无闻,声名不显,却突然一下子做出十分骄人的成绩。

据《韩非子·喻老》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熊旅曾经说过:“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它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

半年后,楚庄王亲理政事,诛奸臣,亲贤臣,修兵革,楚国上下焕然一新,后来楚庄王大败齐军,战胜晋军,汇合诸侯,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近日,思杰在北京举办了“智慧中国 赋能未来” 2019思杰高峰论坛,在大会上,我们看到了诸多业内意见领袖和行业用户,大家针对数字化转型、新技术和新业态展开探讨,企业如何迎接多云环境、信息技术架构的革新以及提升系统灵活性与敏捷性成为了热门话题。

在上午的主旨演讲阶段,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商用事业部总经理 刘宏兵!

清晨伊始,他就已经跑在了路上

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商用事业部总经理

刘宏兵

作为唯一一位合作伙伴演讲的嘉宾,他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突破边界,创造领先,7nm赋能未来数据中心》的精彩内容,分享了包括现如今炙手可热的AMD新一代霄龙EPYC处理器,以及AMD生态链建设情况。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计算能力,依然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大道无垠 我执着地求索在漫漫路上 那传颂和不朽的真爱 追寻

-孙楠《追寻》,《建国大业》主题曲

谈到应用,无论是思杰虚拟化的桌面还是我们手机中的各种APP,他们的背后都离不开服务器的支撑。去年春节,全国人民都围着电视开启了抢红包的热闹旅程,而就在这数以亿计在线用户的背后,是超过5万台服务器的支撑。

今天,当我们看很开心的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感受办公环境的改变、享受各种便捷的时候,在全国各地有着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服务器正在运作,今天很多数据中心每年付出的电费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量。所以今天当数字化深刻改变我们生活的时候,所有的这些手机的应用、4G、5G、云等等,所带来一个最突出的需求就是算力。数字化社会首先回到一个最根本的算力需求,计算能力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同时成为很多企业生产成本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能以更低成本获得更强的计算能力,将是影响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云企业生存的关键。

我们回顾一下计算市场的发展,x86平台处理器从2核心发展到24核心,大概用了10年之久,细算下来比挤牙膏还慢。相比之下AMD重回企业级市场之后,则显得异常威猛,在2017~2019年的两年时间里,把CPU内核从32颗发展到了64颗。这一点对于用户来讲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述,拥有64核心128线程的服务器意味着可以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并且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成本降低效果显而易见。

更低的每核心成本,对于云计算服务商来说简直就是关乎命脉。众所周知,云服务商的服务器出租是以核心/内存/存储容量的形式来下单售卖,在AMD霄龙出现之前,每颗核心的成本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价位”,再低的话服务商就难以承受了。因为服务商同时要担起硬件、运维、供电等等方面成本,在这竞争如此激烈的云市场,可谓压力山大。

而更低成本的AMD罗马核心霄龙则主攻的就是有这方面需求的市场。首先,单路的机器本身就比常见的双路便宜,采购成本优势“享受了”第一弹;然后就是多核,比竞争对手更多的核心,而且能够支持更多的内存,瞬间拉低了云服务商的服务器出租单价,第二弹打的也是漂亮;然后就是PCIE 4.0和安全了,这块属于友情赠送,锦上添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让AMD霄龙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云服务商手中的香饽饽。

 

PCIE 4.0和7nm让EPYC实现质的飞跃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汪峰《怒放的生命》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PCIE 4.0。

PCIE的英文全名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即是快捷外设互联标准。PCIE通道包括两条差分信号,一条用来接收数据,另一条用来传输数据,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PC内部的信息数据交换。

无论是消费级市场,还是企业级市场,PCIE都在整个硬件系统中都担当着重任,也成为处理器和内存与加速卡和存储之间传输的纽带。

现在PCI Express已经发展到4.0时代,在消费级市场,AMD今年的三代锐龙将支持PCI Express4.0,其传输速度即将翻倍。PCIE 3.0传输速度984.6MB/s,相比之下PCIE 4.0则达到了1.969GB/s。

用刘宏兵的话说就是:在原来,一般情况下用PCIE 3.0就基本够用了,因为搭配普通磁盘或者少量SSD还都是没有问题。但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做大量虚拟化、需要GPU、加速卡,并且还有更高性能的SSD,这样一来PCIE 3.0就捉襟见肘了。今天你再去观察,世界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明年会有更多的PCIE 4.0设备出现。所以能够支持PCIE 4.0,就可以称得上是一台标准的数据中心高性能服务器了。

近日,高性能计算厂商Cray发布了全新的高扩展性存储系统“ClusterStor E1000”,面向下一代超大规模超级计算机、未来大型数据中心。该系统基于Cray独家的高度并行内部架构,采用单独定制的AMD Rome第二代霄龙处理器,利用其PCIE 4.0高速通道,每一颗可搭配24块NVMe SSD,单机柜可以做到16TB/s持续读写速度、50000 IOPS随机读写速度。如此强劲的存储性能,这都得益于EPYC平台的PCIE 4.0高速通道。

新一代罗马核心EPYC采用了7nm工艺制程,相比当前的14nm或12nm密度可以提升一倍,并且同等功耗下性能提升超过25%,同等频率功耗降低一半。而Zen2架构是世上首个基于7nm工艺打造的x86高性能CPU,模块化设计灵活,制造难度也大大降低。

对于7nm,刘宏兵则认为这是整个半导体技术的一个飞跃。半导体技术通过14纳米迈向7纳米,当登上这个台阶后,就带动了整个CPU制造业。新一代CPU诞生后,为所有企业客户带来一个新的想象空间以及更强的算力。

到目前为止,AMD罗马核心EPYC已经创造了一百项世界纪录。这一百项不是CPU自己跑出来的,而是Dell、HP和Lenovo等等合作伙伴的产品利用AMD CPU所创造的。各式各样的benchmark、高性能计算、Java、云等等,这才是客户真正能够体验到的性能。

 

高密度计算力为客户带来更高价值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许美静《阳光总在风雨后》

据刘宏兵介绍,AMD有一个电商客户,他的应用主要基于Java,计算量需求是每秒1100万Java运算。最早通过60台至强服务器来支撑计算,每台服务器56颗核心,属于非常高端的产品,价值不菲。

清晨伊始,他就已经跑在了路上

EPYC能够给用户带来更高价值

而在今天,计算量还是每秒1100万Java运算,换成AMD罗马之后,只需要33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128内核。他不再需要60台服务器,33台即可提供同样的算力。单CPU的能力提高了83%,节省了45%的服务器,整个TCO节省了44%。这些TCO不仅仅包括硬件,还有软件成本、空间的节省、电力的节省等等,对客户来讲这才是EPYC真正带来的最大价值。

安全方面,此次AMD也带来了硬核加密,同时还重点强调了新架构可以在硬件层面上免疫Spectre幽灵安全漏洞。

今天的服务器,内存容量已经达到上百G级别,但用户所有的数据在内存中则是以明文形式存放。如果有人通过工具down出镜像,那么内存中的数据就会被完全泄露,所带来的灾害对于企业级用户来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所以今天在虚拟环境与大型数据中心里,安全是始终是非常重要的。AMD在设计CPU的时候,就采用了硬核加密技术。何谓硬核加密?在AMD EPYC中内嵌了一个非常小的ARM架构chip,它可以支持512位密钥。也就是说,这一颗CPU可以支持500以上的虚拟机,每一个虚拟机机会有独立的密钥。当数据从CPU写进内存的时候进行加密。因此,如果有人通过各种方式拿到内存中的数据,也是在短时间内难以破解的。

目前来看,AMD EPYC的硬件加密技术性能损耗在3%左右,可以称得上是非常小的性能代价。做到的却是最稳定可靠的硬件级安全,从而保证大型数据中心数据不会在内存端泄露,而且这些都是原生在CPU中不需要额外的Licenses和软件。

今年是AMD成立50周年,经历了几代的起起落落,2017年重新回到企业级市场,推出第一代那不勒斯核心EPYC;在今年的8月7号推出第二代罗马核心;同时AMD正式宣布,四代产品规划路线顺利延续,下一代米兰核心已经在实验室点亮。

米兰预计在2020年末或2021年初走向市场,再往后第四代的Gen 4也在实验室中了。所以,半导体技术的周期差不多在三年左右,也就是今天你所看到的产品,实际上三年以前已经开始铺垫了,所以这是AMD对整个业界的承诺。AMD通过技术不断创新,把新技术变成产品带给整个世界,包括新的算力和生产力。

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比喻今天的AMD,再合适不过了!

清晨伊始,他就已经跑在了路上

AMD的生态系统

今天在全球,AWS、Microsoft、Twitter、Google都已经在采用AMD新一代罗马核心EPYC了。在国内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开始采用AMD新一代EPYC技术,来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给他们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从2019戴尔科技峰会到思杰高峰论坛,我们都看到了AMD的身影。在诸多优势产品光环的加持下,拓展生态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看到AMD,揭示着它正以全速向前冲刺。勤劳的AMD人正在大踏步地拓展生态,合作伙伴阵营也在不断扩大中。

对很多人来说清晨伊始,但它却已经跑在了路上!

(2)

本文由 计算杂谈 作者:云中子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LensNews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