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本站!
  • 登录
  • 注册
  • 业界
  • 云计算和大数据
  • 消费和应用
  • 基础架构
计算杂谈
  • 计算
  • 杂谈

基础架构

首页 - 驾驭未来,戴尔眼中的2023 - 计算 - 基础架构 - 正文

驾驭未来,戴尔眼中的2023

云中子云中子 基础架构, 计算 2022年12月20日
8.76K 0 0

预测,其本意是推定或推测。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认知活动,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一般情况下,预测的人或企业,知识面越宽广、资源越丰富,所预测的内容越准确。对于IT领域而言,全球性大型企业技术人员的预测则更具权威性。

目前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各种新技术,5G、云原生、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等,大都来自于这些IT企业的推动。

近日,戴尔科技集团全球首席技术官John Roese对2023年的IT市场做了预测,内容从IT安全到量子技术,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再到云计算,对热门的技术潮流以专业化角度做了推演,极具参考价值。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首席技术官 John Roese

John Roese目前负责制定戴尔集团的整体技术战略,在此之前,他是EMC的CTO。更早的时候,他曾担任北电网络、博通、Enterasys以及Cabletron System的CTO,可以说行业经验非常丰富。

他表示,当前我们看到在半导体芯片、计算架构、移动、数字孪生、数据管理、安全这些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技术的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变化。

John Roese此次共提出4点建议,分别是:在不了解长期成本的情况下,我不会使用云;定义我的零信任控制平面;构建早期技能以利用量子计算的优势和确定首先在哪里部署量子安全加密技术;我要决定我的多云边缘架构需要成为什么。

有些情况下,可以不使用云

John Roese的第一点建议从表面上看似乎有驳于当今这个万物皆云的时代,但如果将视角转向企业实际应用,就会收到一些赞同的观点。

笔者今年采访过很多企业IT负责人,有些管理人员曾经提出过类似John Roese的观点。当企业上云后享受了诸多便利,也极大助推了数字化转型进度。但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加,企业数据和计算量飞速攀升,反馈到云端就需要租用更多资源。企业进行核算后,发现云上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昂,甚至已经超过自建系统的成本了。之后便将一部分业务转移回私有云中,为了控制成本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与John Roese演讲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也表示上云后预算超支,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充分了解长期上云的成本,之后再做定夺。

以AI加机器学习项目为例,第一种情况,一般开发AI算法最快、最便宜的地方就是公有云,因为公有云中有非常好的工具,更容易起步。而且使用这些云环境来做算法的初期开发,成本也不会太高。

第二种情况就是训练环节,基于算法创建和训练模型,此时公有云依然有着弹性扩展、大规模的优势,在技术、成本和实际应用角度来看都非常合适,该阶段公有云依然是首选。

第三种情况就到了实践环节,AI项目中一旦有了算法且已经对模型进行了训练之后,就要把这样的AI算法投入到实用中了。当用户将AI运用到实际业务中,例如工厂、医院、制造或是交通运输等环节,此时更需要考虑的是技术与经济上的决策。脱离更昂贵的公有云,把AI部署至私有云或边缘服务器中,则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John Roese在此对企业的忠告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分阶段合理使用不同的平台,更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及发展。

通过零信任控制系统安全

零信任(Zero trust)是一组不断发展的网络安全范例的术语,这些范例将防御从静态的、基于网络的边界转移到关注用户、资产和资源。零信任的支柱就是一切都必须要得到验证,而且必须得到持续不断的授权,无论是设备、数据还是用户,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提升用户的安全态势。

除验证之外就是策略,今天的安全架构主要聚焦于预防已知的坏的事物进入到用户系统中,需要将其阻挡在外面。在零信任中,需要从技术层来制定策略,从而对用户行为进行管理。

戴尔给出的建议其实比较简单,就是先去界定未来的零信任控制平面,包括身份、策略和威胁管理工具。无论用户个人还是应用,使用了哪种云环境,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验证。从威胁管理的角度来看,用户在云环境下的所有操作,都必须符合自己身份,额外的操作将是不正当的。

例如,数据库工程师只能访问自己数据库相关的内容,在此之外的地方将不被授权,进而保障了系统安全。

现在,戴尔拥有着全球存储基础架构近30%,并占据全球20%的服务器市场,此外还有大量的终端设备。戴尔有责任帮助业界实现零信任的集成,让零信任更简单地被采纳,并减轻用户集成的负担。

量子计算为应用赋能

量子计算的概念已经被提出了很长时间,其技术特征也被业界广泛认可,那么它离我们还有多远?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而就在上个月,戴尔发布了面向企业内部的Dell Quantum Computing Solution(戴尔量子计算解决方案),使各行各业的组织机构能够开始利用量子技术对计算进行加速,这对它们来说是一种开创性的解决方案。戴尔的观点认为,投资量子模拟,能够极大提升计算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至关重要。

John Roese认为量子计算将会首先应用到加密解密方面,通过更高的性能来解决黑客入侵、加密算法、密钥管理等问题。关键点在于,公有云与私有云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的加密及高优先级数据接口的管理,还有就是通过量子加密来保护好自己的数据。

目前,量子计算的架构层出不穷,现在可以看到在各行各业中,人们也在思考他们将来如何来用量子计算,这个“将来”不是遥远的将来,而是未来的几年。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IO,无论在哪个行业,都应该开始着手布局量子计算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像戴尔等公司都推出了很多系统,让大家在不拥有自己的量子计算机的条件下,也可以步入量子计算的世界。

量子计算架构可以运行一些特殊算法,帮助企业在电池研发、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竞争中博得先机。

优化多云边缘架构

多云边缘架构如何设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我们有了多云“边缘平台”,通过像戴尔Project Frontier这样的平台,可以看到一条建立稳定的共享边缘平台的路径,它能够被任何软件定义的边缘(ARC、Anthos、EKS、物联网应用、数据管理工具等)使用。

无论用户的使用环境如何,戴尔Project Frontier都可以像软件一样简单地进行安装,它可以动态地部署运行各种各样软件定义的边缘环境,让管理变得更简单。

量子计算是通用计算的补充

John Roese提出的四大建议中,量子计算无疑是最具前瞻性的,据他介绍,7年前戴尔集团就开始研究量子计算了,但目前量子计算还需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我们必须要开发真正的量子处理器,建立一个真正的量子计算机。

第二,让量子计算的架构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得以奏效,也就是说虽然有上亿美元的计算设备,但并不能在现实中使用起来。

第三,找到一种方法使得量子和其他的IT系统能融入进来。这和传统的计算很不相同,同时需要和这些传统计算进行合作。

在这三方面,戴尔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计算架构方面,通过超导材料来实施、创造量子计算处理单元。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的翻倍,能够处理更多的量子比特,远远超过了两年之前。

量子计算它并不能代替传统计算,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量子计算机只有在非常具体的数据中,比如质数的分解,才能发挥出优势。量子系统总的来看,其实就是另外的一种强劲的加速器,量子架构是非常相似于GPU承担AI工作负载,只是在一个异构的计算空间中辅助计算。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3年,还有很多新技术、新应用等着我们去探索,戴尔的预测指引了发展方向。无论是企业级用户还是IT厂商,都应该针对热点技术尽早布局,才能抓住时机驾驭未来。

赞(0)
赏
分享

本文由 计算杂谈 作者:云中子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戴尔
云中子

云中子

文章:1422

倘若数据不够智能,那还要它何用?
亚马逊云科技2022 re:Invent创新服务重塑未来

相关文章

  • 亚马逊云科技与英伟达扩展合作 持续推进生成式AI创新

    亚马逊云科技与英伟达扩展合作 持续推进生成式AI创新

    云计算和大数据, 计算 2024年3月20日 0
  • 如何成为行业探路者的助推器?

    如何成为行业探路者的助推器?

    云计算和大数据, 计算 2021年12月7日 6
  • NVIDIA 推出光电一体化封装网络交换机 Spectrum-X Photonics

    NVIDIA 推出光电一体化封装网络交换机 Spectrum-X Photonics

    基础架构, 计算 2025年3月19日 0
LensNews

热评文章

  • 1华为新台式机细节曝光:搭载24核心鲲鹏920 3211K
  • 2艾融软件助力工行“融e联” 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 3中国电子与奇安信联合展台,首次亮相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4IBM在中国发布Cloud Paks,与神州数码深度合作
  • 5戴尔新解决方案,推动高性能计算和AI创新

最赞的文章

  • 1两大国家级基金增资中芯国际 160亿砸向国产14nm工艺
  • 214nm工艺量产 中芯国际重奖高管1.7亿元股权
  • 3苹果发布A14 Bionic处理器:全球首发5nm工艺、118亿晶体管怪兽
  • 4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提出保障信创安全的两个路径
  • 5官方晒《暗黑4》细节:游戏技能树强大、风格更黑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标签聚合

亚马逊215 奇安信172 戴尔146 AMD83 云计算67 VMware65 PTC64 服务器55 处理器49 Intel46 华为43 存储41 AWS41 NVIDIA38 浪潮31 安全28

计算杂谈,与您分享来自科技的乐趣。

京ICP备19042330号-1
繁

扫描二维码即刻联系我们

计算杂谈与你分享来自科技的乐趣!

微信二维码微信二维码

关注 计算杂谈 微信公众号

计算杂谈微信公众号

按文章类型进行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觉得文章有用请给作者打赏!

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收款二维码微信扫一扫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请给作者打赏!

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收款二维码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