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架构

冲破“算力围城”,中科曙光“超节点”产品即将揭晓

翻阅近期全球科技新闻,不难发现,有一个核心关键词始终高频出现,那便是AI。这场席卷各行各业的技术革命,正重塑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如果说AI是驱动未来的核心引擎,那么算力便是支撑这台引擎持续运转的基石。也正因此,算力赛道已成为科技博弈的“主战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布局与激烈角逐正不断升温。

聚焦国内,我国AI产业发展正处在关键节点:一方面,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对算力的规模、效率与易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且生态繁荣的国产AI体系,更成为维系国家科技竞争力、筑牢产业安全屏障的核心命题。在此至关重要的时刻,中科曙光即将发布的智算新品“超节点”,或将成为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突破口。

瓶颈与破局:AI计算开放架构的先行探索

众所周知,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在于算力。然而,当前国产AI算力却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双重挑战,首先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高端GPU算力卡断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大模型训练效率的提高;然后就是国产AI软、硬件生态尚处成长阶段,存在单卡性能较弱、算力成本高昂、软硬件适配复杂、生态碎片化等问题。

这些纷繁复杂的挑战如同层层壁垒,严重制约着国产大模型的迭代速度与创新应用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产业界逐渐形成一个清晰共识:我国AI算力的发展,不能仅寄望于单点技术的飞跃,而必须转向开放、协同、高效的算力集群。

为此,中科曙光携手20多家AI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布的“AI计算开放架构”,正是对这一产业共识的精准回应与战略实践。

而根据当前的公开信息,即将发布的“超节点”产品,可以推测将是这一开放架构理念的集大成者。

“超节点”发布后,将推动国产AI生态走向繁荣

可以预见,中科曙光“超节点”产品正式问世后,将有很大机率重塑现有国产AI格局,并极大地推动国产AI生态系统的发展,助其走向繁荣。

首先,“超节点”产品能够降低创新门槛,激发应用层百花齐放。正如行业专家预测的那样,当AI算力即将如水电般易于获取和使用时,AI创新的重心将从基础架构层面抽身而出,转移至开发高价值AI应用上。

更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团队和中小企业将有机会涉足前沿AI集群相关专属开发,如同当年的互联网大潮一样,会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科学发现、金融科技等垂直领域催生出海量创新应用与算力设施,形成算力普惠下的AI应用创新大爆发。

其次,“超节点”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超节点”作为基于开放架构的标杆产品,相当于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山海不远,开放者至。中国AI计算的未来格局,或将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0)

本文由 计算杂谈 作者:云中子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LensNews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